时隔25年回归,恐龙爱好者必看! -

来源:人气:24更新:2025-08-16 18:03:49

作为恐龙爱好者的启蒙经典,1999年版的《与恐龙同行》在英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新科学发现和CGI技术的飞跃,制作团队如今能够呈现更加逼真的恐龙特效。时隔25年,BBC再次以这一重要纪实类IP重返观众视野,推出2025版《与恐龙同行》。

BBC Studios科学部携手恐龙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与尖端视觉特效技术,以全新视角呈现六种独特恐龙的生存历程。这部由知名演员伯蒂·卡维尔担任旁白的纪录片,已在中国央视世界地理频道与文化精品频道同步播出,并登陆爱奇艺平台。2025版《与恐龙同行》在继承1999版对视觉表现力的高水准追求基础上,融入前沿科学理论的新突破,通过创新叙事方式,引领观众跨越时空维度,探索恐龙主导地球长达8400万年的恢弘历史。

制作团队深入全球多个远古遗址,足迹横跨撒哈拉沙漠、犹他州荒原、加拿大森林及葡萄牙丘陵。在与国际顶尖古生物学家的协作下,他们通过发掘恐龙遗骸、解析化石证据,重现了这些史前巨兽在远古世界的生存图景。从捕猎策略到生死搏斗,从生态环境到演化历程,影片以科学视角揭开恐龙灭绝之谜,展现尘封地层中重现的生命密码。

2025版《与恐龙同行》系列纪录片由六集构成,每集均以不同种类的恐龙为主角,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现其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性。据BBC Studios科学部研发团队负责人托马斯·斯科特介绍,本片旨在揭示恐龙最真实的生存状态,突破传统影视作品中将恐龙塑造为凶猛杀手的刻板印象,展现这些史前生物在自然环境中适应与演化的科学视角。

托马斯·斯科特导演的《与恐龙同行》将深入展现恐龙个体的多样特性,这些史前生物不仅展现出统治地球的霸主气质,更会体现出照顾幼崽的亲子行为和与同伴互动的温情瞬间。相较于《侏罗纪世界》《逃出白垩纪》等聚焦人类与恐龙冲突的科幻电影,本片以独特的视角聚焦恐龙自身的社会性与情感表达。

1999年版的《与恐龙同行》以地质年代为主线,系统展现三叠纪恐龙崛起至白垩纪灭绝的完整过程,全面呈现了跨越1.6亿年的恐龙演化史。与之不同,2025年新版则采用"个体史诗"的叙事策略,通过聚焦六位具有代表性的恐龙主角,构建起观众与史前生物之间更深刻的情感纽带。

新版纪录片《与恐龙同行》在科学准确性方面进行了显著提升,其中三角龙幼龙与霸王龙的对峙场景成为亮点。此前,滑齿龙被错误地设定为25米长的庞然大物,而犹他盗龙则被误认为是无羽毛的爬行动物,这些偏差在新版中均得到修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与中国科研团队保持着紧密合作,犹他盗龙的羽毛色彩还原参考了辽西出土的化石证据,脚印特效的创作则融入了古生物学者邢立达的研究成果。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能够超越文化差异,或许,科普类纪录片的价值或许正体现于将晦涩的科学发现转化为深入人心的永恒叙事。

托马斯·斯科特与邢立达展开对话,BBC Studios科学部研发负责人托马斯·斯科特在采访中表示:当前依然需要讲述恐龙故事,首先在于这类叙事能够帮助公众更深入地认识科学本质,为青少年打开探索科学的窗口,展现科学研究的多元方法论与跨学科联动性。其次,恐龙研究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例如通过分析白垩纪末期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人类得以探讨那些在现存生态系统中难以复现的自然规律。这类跨越数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的科学问题,正是恐龙研究为现代科学提供的独特解题视角。

关于恐龙拍摄场景的选择,我们主要在它们生活并留下遗骸的挖掘现场进行拍摄。然而,部分背景画面并非在挖掘地本身完成,而是根据地质特征在周边区域或完全不同的地点取景。这是因为我们需要还原远古生态环境,确保画面符合恐龙生存时代的地貌特征。例如,恐龙生活的远古时期缺乏现代植被,因此拍摄时需避免出现草地;若场景需要表现干旱环境,则会选择无山或无树木的区域进行取景,以确保视觉效果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制作团队与古生物学家、动画师的协作贯穿整个创作流程。初期阶段,我们深入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实地拍摄,同时邀请专家参与后期制作,包括恐龙相关情节的剧本撰写。在计算机生成图像(CGI)完成后,专家团队会逐一审核恐龙的建模细节与动作设计,确保其符合科学研究成果。纪录片中既设有每集内容的专业顾问,也包含从全局视角提供指导的科学专家,后者虽不直接参与现场挖掘,但会就整体视觉呈现和叙事结构提出专业意见。由于科学界对恐龙行为存在多种理论观点,制作团队会根据研究可信度和故事表现力进行综合选择,最终呈现的内容均严格基于科学事实,并经由相关科学家签署确认。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